說起新華社著名體育記者徐濟成,球迷並不陌生,圈內人士稱他“大徐”。這些年來,央視NBA等重要籃球賽事轉播,經常請徐濟成做嘉賓。
徐濟成的籃球解說非常專業,球評也很到位,有深度和獨到見解,深受球迷喜歡。不少人可能並不知道,徐濟成曾是一名專業籃球運動員。
我認識徐濟成是通過籃壇名將、原濟南軍區男籃主教練張斌。徐濟成與張斌當年在濟南市體校時是隊友,兩人關係很鐵。當年徐濟成和張斌雙雙到了部隊,徐濟成加盟原北京軍區青年籃球隊,張斌去了原濟南軍區籃球隊。徐濟成在專業隊打了五年球,1982年參加高考,以優異成績考入山東大學英語係,畢業之後分配到新華社,成了一名體育記者。
徐濟成是地道的濟南人,有一年回濟南省親,張斌約我一起與他吃飯,從此我們成為好朋友。
吃飯期間,徐濟成與張斌回憶在濟南市體校一起打球的難忘歲月。那時張斌的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富裕,因為長個飯量大,平時也缺油水,有一次到教練家裏吃飯,一氣吃了120個餃子。後來,我把張斌的這個“秘密”告訴了他的愛人,她愛人哈哈大笑,說他們認識這麼多年,張斌從來沒說這個“秘密”。
從那次聚餐之後,我與徐濟成交往多了起來,在一些大賽采訪中經常見麵,也得到他的一些幫助。
北京奧運會,徐濟成在奧組委負責媒體運行,擔任MPC常務副主任,專門為全球持證記者服務。他說,以前采訪奧運會都是別人為他服務,這次要轉換一下角色,給同行服務。
徐濟成連續報道過五屆奧運會,切身感受到媒體記者的所想所需。在北京奧運會期間,為全球記者提供最優質、最專業的服務是他的追求和目標。
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之前,我在濟南時報開辟了一個專欄《奧組委的山東人》,與同事訾言曾專門對徐濟成進行過一次專訪。
徐濟成說,北京奧組委媒體運行部是一個繁忙的部門,作為媒體運行部的副部長、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(MPC)常務副主任,工作常常是“連軸轉”,往往一下午就有幾個會要參加。
“過去采訪奧運會像是開人家的車,現在為北京奧組委工作則是造一輛自己的車。”徐濟成這樣比喻過去和現在的工作。
媒體運行部最核心的職責就是為21600名注冊媒體人員進行設備、設施、政策和服務方麵的準備及運行,保證他們能夠最好和最大範圍地報道好奧運會。
“因為媒體把有限的奧運會變成無限,把奧運精神傳遍世界每個角落。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就曾經說過,奧運會成功與否是由媒體作出評判的。”徐濟成說。
在北京奧運會籌備的日子,忙碌可以說是徐濟成工作狀態的最準確寫照,他除了完成奧組委的各項工作外,還要兼顧央視的NBA解說。
那段時間,徐濟成一般早上6點起床,送孩子上學後就到奧組委開始一天的工作,“就說今天吧,不到8點就進辦公室了,先看郵件和一天的工作安排,9點正式上班,10點開會。然後約工程部的人去工地,確定了一些臨時建築的事情。中午會見MPC(主新聞中心)的讚助商,確定讚助物資。下午1點半回到奧組委,開臨時緊急會議。然後是部分媒體注冊的事情,幫央視協調證件問題,開完這些會就到了晚上6點了。這時去場館的同誌們又回來了,我們研究了一些模擬測試的細節問題和如何應付突發事件。”
徐濟成表示,媒體的競爭不亞於賽場上的競爭。“我們就是要確保媒體應有的權利,幫助他們完成奧運會的報道工作。”
徐濟成說:“最近有一係列的奧運測試賽,奧運會倒計時馬上要到100天了,媒體運行的工作是從7月8號開始,比開幕式提前一個月。我們要利用最後的綜合測試賽,進一步磨合團隊,為奧運會做最後的準備。”
到北京奧組委前,徐濟成是新華社的資深體育記者,對記者的需求,可以說他比誰都明白。盡管每天的工作非常忙,但是每次記者采訪他,他總是盡量擠出時間。“我報道過5屆奧運會,奧運會是運動員的競爭、國力的競爭,也是媒體的競爭。”
談到奧運會的經曆,徐濟成感慨萬千,“奧運會對我來說就像一次大團聚,在那個瞬間你能感覺到地球村真正存在,五湖四海的朋友全都會集在一個地方,不同語言、不同宗教、不同信仰、不同膚色、不同生活習慣,大家能那麼和諧地在一起。這種經曆會成為記者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每次想到奧運會都會感到一種激動,這是對人類有益處的大團聚,包含的不僅僅是體育,還包含著文化以及世界各族人民向往和平、向往發展的一種意願,所以它更像是大團聚。北京奧運會的口號就是‘同一個世界、同一個夢想’,真正反映出全世界人民的心聲。”
在30多年的記者生涯中,徐濟成親身采訪了漢城奧運會、巴塞羅那奧運會、亞特蘭大奧運會、悉尼奧運會和雅典奧運會,“我走了一圈,先到了亞洲的漢城(現名首爾),然後是歐洲、美洲、澳洲,最後回到奧運發祥地雅典。如今奧運會來到北京,該我們自己做一屆奧運會了。”
五屆奧運會的經曆被徐濟成描述成“開了五部車”,在奧組委工作,就是“親手造一輛車”。
進入北京奧組委3年多了,徐濟成真切地體會了“造車”的感覺,“和‘開車’絕對不一樣。‘造車’事無巨細,不斷地碰到困難和問題,不斷地解決掉,是一係列的創造過程。這個過程複雜但有規律,我們力求通過工作積累規律和經驗,為後人留下一些奧運財富和遺產。”
對於“造車”,徐濟成還有自己的理解,“這屆奧運會對我們來說,不僅是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要求和我們的承諾辦好,我們也要充分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,充分展示北京的新貌,去結交更多的朋友。不是強加給別人,我們就是安詳地存在,然後讓大家走近我們。”
在奧運會籌備的日子,媒體運行部的工作非常繁忙,但徐濟成還是擠出時間寫文章,發表評論,更新博客,筆耕不輟。
“我爭取在奧運會期間寫些稿子。希望到時自己不要太忙,因為那意味著我之前沒做好準備。”奧運會之後,徐濟成就將完成自己的“造車”經曆,“我還會做記者,還會寫稿子,還想‘開車’。”
北京奧運會期間,我經常在主新聞中心見到徐濟成,每次見到我,他都熱情打招呼,讓我感到很溫暖。“興步,有什麼事隨時找我。”
北京奧運會堪稱無與倫比,已經成為奧運會史上的標杆,北京奧運會的媒體服務贏得中外媒體記者廣泛好評,這裏麵凝聚著徐濟成心血,也有他的功勞。
如何總結北京奧運會的媒體服務,徐濟成用了一句話進行了概括。“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(MPC)是教科書。”
去年9月20日,“泉城杯”籃球賽老年組比賽如火如荼地進行,徐濟成在百忙之中趕回濟南,與紀敏尚、範斌等名將一起助興,以實際行動支持家鄉的籃球事業發展。
談到”泉城杯“籃球賽,徐濟成表示,希望“泉城杯”一直辦下去,“通過這樣的體育比賽,不僅能夠提高大家的健身意識,提升生活質量,還能讓大家通過籃球得到更多的交流。泉城杯的舉辦,也使濟南這座城市更加美好。”
如今北京冬奧會正向我們走來,作為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副部長的徐濟成表示,他努力將北京冬奧會打造成一個讓全世界青年相聚、相識、相互促進交流的平台。
徐濟成期待北京冬奧會開幕,再一次為全球記者提供最優質、最專業的服務。
(資深體育記者:王興步)